古建资讯
首个试点中法文遗保护工作营闭营
2015-09-08  浏览:0
99古建网I:[NxMt5vVC

文化遗产与普通人之间总隔着一段“距离”。然而昨天,为期两周的平江路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结束了全部修复作业。扎在泥墙、土砖堆里工作了13天,放下工具的那一刻,志愿者陈启则竟然有几分不舍:在他眼里这些破败的建筑都变得柔和而温情起来。业内人士称,文化遗产保护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首次在苏州平江路试点的中国、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开辟了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全新模式,它在传播遗产保护理念的同时,更为民间力量介入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等的修复与保护开辟了一条通道。99古建网5wlxBPZ3b

d'yqY:t"M0平江路242号是一处年久失修的清代古建,和平鸽、喜鹊还有兰花……在一堵空心墙上,来自法国的志愿者汤姆斯正小心翼翼地刻着这些泥塑,而这也是她昨天交的最后一份“作业”,这便是中国建筑工艺中最传统的泥塑技艺。师傅傅伟根有着30多年从业经验,“我教了一些‘暗八仙’、‘仙鹤’之类的图案,他们悟性都很高,很快就学会了。 ”玛利亚还特意做了一个礼物——师傅的生肖是牛,她便做了一个泥塑牛给师傅做纪念。“十多天的劳作真正能修复多少古建筑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接触,让更多的民间志愿者对古建筑产生一种亲近感。 ”傅伟根跟古建筑打了一辈子交道,现在走到哪都会带个相机,把那些最精彩的部分拍下来,“普通人可能觉得古建筑离自己很远,只有跟古建筑有过交流的人才会有那种亲近感。这正是志愿者工作营的目的所在。 ”

uv }8v(W UT0 99古建网PC?(Lk1a;s

用体验的方式宣传和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中法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首度走进苏州。由7名中国、7名法国志愿者组成的工作营,兵分四组,在平江路242号、卫道观前等平江路沿线的四处地点,干起了泥瓦匠、木工、测绘等“实战之旅”。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联盟最早源于法国,曾组织14万名世界各国志愿者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工作,在欧洲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些志愿者谈起历史建筑,他们虽然敬仰,却似乎没有巨大的鸿沟感,一切水到渠成,理所当然。”活动组织者之一的玛利亚、布鲁斯介绍说。99古建网8[_ouv$vg3v

^!u:X+y4\W KF C] M0志愿者工作营也引起国内文物专家的关注。以往遗产保护大多由专家、学者操作,离普通大众距离很远,“遗产保护仅仅靠语言、文字或者参观,很难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马自树称,体验式志愿者工作营的保护模式是一种全新尝试,它为普通人介入古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打开一条通道。

yqoS0B0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