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
选举产生中共苏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和中共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通过关于十届苏州市委工作报告和关于苏州市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
在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之后,昨天上午,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大会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江苏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振奋精神,务实拼搏,共同开创苏州更加灿烂的明天!
出席闭幕式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大会执行主席是:蒋宏坤、阎立、徐建明、杜国玲、王金华、徐国强、周向群、邱岭梅、曹福龙、周伟强、王少东、郭腊军、沈文祖、马明龙、周德明。大会主席团其他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闭幕式前,继续举行了中共苏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继前天下午,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51名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35名、出席中共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59名后,昨天上午的会议上,530名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中共苏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候补委员9名。大会还通过了《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关于第十届苏州市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关于中共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蒋宏坤同志在闭幕式上讲话。他说,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省委的坚强指导下,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胜利闭幕了。他代表新当选的市委委员,向全体代表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蒋宏坤说,这次大会是在我市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充分肯定了过去五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科学谋划了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明确提出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五天来,代表们认真讨论审议了十届市委工作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一致同意这两个报告,并分别作出了决议;经过充分酝酿,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选出了出席中共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这次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凝聚共识的大会,必将对我市加快推进“三区三城”建设,在“十二五”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蒋宏坤表示,全市的大政方针已定,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面前的任务,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好这次党代会的精神,把这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变成现实。大会闭幕以后,代表们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要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传达和宣传这次大会的精神,使大家明确这次大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上来,立足长远,狠抓当前,积极推动全市各项工作。我们坚信,经过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这次大会确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蒋宏坤说,由于干部的新老交替,十届委员会中的一些同志不再担任新一届市委委员和候补委员。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些同志尽心尽责,务实奉献,为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提议,全体代表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这次党代会的成功召开,为苏州发展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航程。蒋宏坤希望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牢记中央和省委的重托,顺应全市人民的期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水平,不断增强班子整体合力,努力把新一届市委建设成为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严谨、团结和谐、奋发有为、廉洁奉公、群众公认的坚强领导集体。
蒋宏坤最后说,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团结和依靠全市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在“十二五”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在雄壮的《国际歌》中,蒋宏坤宣布: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本报讯 (记者 王芬兰 见习记者顾志敏)昨天下午,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市各大媒体通报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相关情况。
记者从会上获悉,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产生了中共苏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51名、中共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35名。选举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既有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又有各地区的领导同志;既有市委、市政府主要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的负责同志,有利于今后市委对各项工作的研究和决策,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好全委会的作用。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年龄上形成了老中青的梯次配备,学历层次较高、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年轻干部、女干部的数量也保持了合理的比例。在各地区及基层一线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同志比较多。总体上达到了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活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