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在容城县抢救发掘了一座东汉砖室墓,出土了一批较有价值的文物,包括陶器、漆器、铜钱3类,共27件。
该墓位于容城县城关镇北城村西南,墓葬已被破坏,上部结构不详,坐北朝南向,由墓道、前甬道、前堂、后甬道和后室组成。墓葬南北通长6.6米(不含墓道),东西宽2.6米,深1.6米。墓砖为青灰色素面长方形。
该墓因遭破坏,随葬品均出土于填土中,其中陶器20件,有的完整,有的可复原,有的破碎较甚,但仍可辨出器形,计有鸡、仓、壶、罐各2件;猪、狗、流斗、磨盘、盘、耳杯、釜,鼎、奁、案、灶、楼各1件;漆盒1件,出土时已成碎片,无法提取;铜钱6枚,均为五铢钱。在填土中发现一些散乱的墓主骨骸,经鉴定为男性,年龄在45岁左右。
从墓葬形制、规格、随葬品特征及组合等方面看,该墓葬的年代为东汉,墓主的身份应是中小地主。
从以往的发掘资料表明,东汉时期这种前堂后室结构的墓葬,前堂多超出后室两侧,横陈于前端,而该墓葬的前堂、后甬道及后室的东壁皆位于同一直线上,是一种比较特殊而鲜见的形制。这种做法是时代演化的反映,还是该地区的地方特色,由于发现材料有限,有待进一步探讨。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东汉时期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生产力状况、丧葬祭祀风俗、民俗文化等提供了一定的实物资料。(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樊书海 王法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