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资讯
让老宅在“活用”中新生
2015-09-08  浏览:0

Ku9o_8Xk0苏州日报

w_ B'Ca(~(cXK^w0o0

(Hl+[T*FKvl[0我市启动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程99古建网)\2e,VTDKm x

99古建网@4\j*X y,s'Sa

8[ T'p7pRNY"Jy5u5H$Z0 99古建网Q*_j Z&jTzQ-d

首批12个试点老宅:99古建网j&Q2}q*J }jH

99古建网'h&`,yX,Qn

潘世恩故居、德邻堂吴宅、潘镒芬故居、潘祖荫故居、钮家巷王宅、大儒巷丁宅、博习医院旧址、富郎中巷吴宅、大石头巷秦宅、顾廷龙故居、岭南会馆、东齐会馆99古建网)V"u;~;MIp

WY Mx|,SS7W0浓缩着历史文化名城苏州2500多年文化与记忆的优秀历史建筑,将撩开面纱迎来“新生”。昨天下午召开的苏州古城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场办公会正式启动了我市首批12个试点老宅的保护利用工程,市政府将投入1亿元引导资金,对这批老宅进行统一的保护性修缮和科学合理利用。在试点工程成功探路的基础上,记录着苏州千年文脉的古城区优秀历史建筑,将一一拂去尘埃、重放异彩。

6o7fMvN0

q/oi t&@4x[?0历经250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积淀,苏州古城区可谓遍地是宝。据统计,我市古城区共有236处控保建筑,116处文保建筑。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各处老宅在“庭院深深”中默默讲述着古城昔日的繁华与沧桑。然而,“家底丰厚”的苏州老宅其保护利用现状却面临着“喜忧参半”的尴尬:历史不可复制,一座老宅就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但目前大多老宅陈旧不堪、设施落后、功能缺失。 与“七十二家房客”一起“蜗居”在顾廷龙故居的市民陈阿姨坦言:“住在老房子里,生活实在不方便! ”常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没有卫生设施、空调设备装不了,楼上楼下还为了自搭的卫生设施漏水问题而闹得不可开交……总之,老宅生活已严重脱离苏州的现代化步伐。

9]*PKDJ%}0 99古建网(a:Q3Gu2O

如何让老宅“活”起来,既保护好又充分发挥其价值?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吸收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采用多种模式对古城区老宅实施统一的保护利用工程。首批12个试点老宅将为任重道远的苏州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率先探路。试点老宅分别是潘世恩故居、德邻堂吴宅、潘镒芬故居、潘祖荫故居、钮家巷王宅、大儒巷丁宅、博习医院旧址、富郎中巷吴宅、大石头巷秦宅、顾廷龙故居、岭南会馆、东齐会馆,其中包括1处省文保单位、1处市文保单位和10处控保建筑。 12处老宅占地面积共约4.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16万平方米,其中私房建筑面积约2800平方米。99古建网e ER!|EF8N2Zh J

99古建网B v N9MUL

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程将与古城区“改厕”工程相结合,在保护第一、科学修缮的前提下,切实改善古城区居民的生活条件。通过保护性修缮,老宅将逐步恢复旧有风貌和景致,为苏州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添新动力。99古建网D\ hnkO |*}(w

p#yf7S.|zC_0据了解,首批12个试点老宅保护利用工程预计将于明年底初显成效。在成功探路的基础上,老宅保护利用的做法和经验将推广至古城区其他老宅的“重生”中。

e;P#[sOBTc1O0 99古建网?]tT f6|u*A1z'M

记者 王芬兰99古建网:nE&A$W7h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