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文化
古代节日不同各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活动
2016-01-30  浏览:0

  古人对一年之内比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特殊的规定,这就是传统中式文化上所谓的节日的由来,不同的节日,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活动。比如:

  元日——正月初一,又叫元日,农历新年的庆祝活动多集中在这一天,一向极为隆重,叫做过年,现在叫春节。从五代起有贴春联的习俗。还有贴门画(神荼、郁垒或秦叔宝、尉迟恭像)、贴年画、放鞭炮、舞龙、舞狮等风俗。

  人日——正月初七,据传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日为狗日,三日为猪日,四日为羊B,五日为牛日,六日为马日,七日为人日。

  上元——正月十五日,又叫元宵节、灯节,民间多张灯为戏,举行灯会、花会、灯谜会。据说最初始于汉代,而盛于隋唐以后。

  社日——立春后之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为农家祭社(土神)祈年之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秋社,在秋分前后。

  花朝——二月十二日,据说是百花生日。

  寒食——在清明前二日,民间禁火三日,据说起源于晋文公纪念介之推。

  清明一即24节气中之清明日,古人往往要祭祖、扫墓,至今某些地区仍然如此。

  上巳一三月三日,人们多至郊外春游,水边宴饮,以祓除不祥,叫做踏青。

  浴佛节——四月八日,据说是释迦牟尼的生日,各寺庙皆有盛大佛事活动。

  端午——五月五日,又叫端阳节,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船,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或伍子胥。还有门前挂菖蒲、白艾,洒饮雄黄酒,襟前挂衣香粉荷包等习俗,据说可以避瘟疫。

  伏日—— 一般约指初伏第一天,农家要歇伏避暑,举行酒宴。

  七夕——七月七日,据说是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人们陈酒脯瓜果于庭中,妇女结彩缕向月穿七孔针,穿过者为得巧,据说始于汉时。

  中元——七月十五日,迷信的人认为是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日,月明而圆,潮水最大,是赏月和观潮的盛大节日。有祭月、吃月饼、吃团圆饭,供兔儿爷等民间习俗。

  重阳——九月九日,又称重九,人们带茱萸囊,登高山,饮菊花酒,以避邪气。始于战国,而盛于南北朝和唐宋。

  冬至——即24节气中的冬至之B,古人认为冬至一阳生,所以也当作重要节日之一。

  腊日——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要祭祀百神。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为腊日,简称腊八,

  除夕——年的最后一天叫做岁除,要吃丰盛的“年夜饭”。其夜叫除夕,俗称大年夜,儿童有守岁不睡以迎接新年的习俗。

打赏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