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资讯
文化强市,苏州好戏连台
2015-09-08 15:22  浏览:10

o7@Ae/V0苏州日报

0K6_:|E^0

;qu7tq h$a"m?X0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苏州大发展大繁荣——

#Hy6f Ip;h&xI!s0 99古建网:`z/^ f }?`

深厚的底蕴转化成迸发的活力。文化,不仅助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迈上快车道,还成为苏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十一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市文化发展恰逢最好的时期,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在2010年“江苏省文化发展绩效评价体系”考核中,苏州位列全省第一。而这也激励着苏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继续推动文化苏州的大发展大繁荣,奋力开创苏州文化强市建设的新局面。99古建网wthf9AG9f/`E#w

99古建网#h"Vd `F'\

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城市精神融入自觉行动99古建网VCuo+Vb*y3_

99古建网{!}A$q(dEQ8Q

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中国好人榜”1-7月的投票评选中,我市共有31位市民当选“中国好人”,总数居全省第一。在他们中,有为了制止小偷行窃血洒湖北黄石的苏州好男儿张稚鹤;有弥留之际仍不忘助学的爱心老人潘光裕;有推起母亲的放心早餐车上路的寒门少年李名扬;也有靠微薄的退休金和补鞋收入生活,却在几十年中多次接济困难村民,向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区捐献全部积蓄的“草根慈善家”陈福根……99古建网/?/X{7Y#yt,d

99古建网 @z5jF c0h

在我市,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早已经在全社会形成。而这无疑是苏州城市精神与城市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城市品质和文化特色的有力提升。近年来,我市注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理论创新,编写了《苏州之路》、《苏州精神》、《苏州史纲》等著作,召开了“改革开放30年与苏州实践”、“邓小平小康思想与苏州实践”研讨会,形成了从“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这“三大法宝”到“苏州精神”的价值升华。促进苏州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将“崇文、融和、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融入全市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全市思想文化建设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工作、新闻舆论宣传、思想道德建设、哲学社科研究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三区三城”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目标和自觉行动。99古建网#o\g.bV Q(e9V

99古建网1ypH5p-V

创作沃土体现苏州韵味文学艺术彰显时代精神

A QVbzV0

jx'?!Af'f1b014日下午的苏州昆剧院内乐声阵阵,来自全国的优秀青年昆曲人才历经近2个月在苏昆新兰班的学习,正进行一场汇报演出。苏昆负责人表示,《长生殿》、青春版《牡丹亭》大获成功后,他们更加注重搭建培育优秀剧目和人才的平台。也正是苏州足够好的吸引力和氛围,让汪世瑜等名师愿意前来赐教,来自全国的人才赶来学习。而在两个月前的成都,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颁奖晚会上,苏州滑稽剧团的顾芗一举摘得“梅花大奖”。这样的殊荣此前仅有尚长荣、茅威涛等5位艺术家获得。 7月底8月初的央视荧屏上,苏州本土出品的29集电视连续剧《激战江南》与广大观众见面。在这部电视剧中,沙家浜、天平山、山塘街等苏州元素比比皆是,苏州文化的品牌又一次被弘扬。

S$Z#we8|1S0 99古建网^E+G(Y4Qp

令人欣喜的是,苏州日益繁荣的文学艺术不仅体现了苏州韵味,彰显了时代精神,更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入选建国60周年“全国优秀保留剧目”,成为全省唯一入选作品。滑稽戏《笑着和明天握手》、长篇小说《城市表情》、长篇童话《木偶的森林》和滑稽戏《顾家姆妈》、报告文学《我的天堂》、《流动的花朵》分获中宣部第十届、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篇评弹《大脚皇后》、《风雨黄昏》、《雷雨》分获第四、第五、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锡剧小戏《吴二赖讨田》获文化部第十四届“群星大奖”,10部群文作品分获第十四届、十五届“群星奖”。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电视片《烟波太湖》、《昆曲六百年》分获第十九届和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原创3D动画片《诺诺森林》继获国家广电总局“2009年度最佳动画中篇奖”之后,2011年获法国戛纳电视节“最佳作品奖”,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动画作品。99古建网uA&t*b0f*gl

99古建网`]Xzo \ q/uI

公共文化实现城乡共享文化设施相继缤纷亮相99古建网6CQ4m"P-j

99古建网@1}$qJDF

7月酷暑,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参观人次突破了11万。 2006年10月开门迎宾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不仅是外地游客争相一睹风采的文化地标,还成为令苏州本地市民骄傲的文化名片。这段时间,苏州博物馆新馆内正在举行辉煌殷都——商王朝秘宝珍品展以及最葵园——许江作品展。市民蒋女士告诉记者,这几年苏州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速,苏州博物馆新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落成,让市民享受到更加精彩和丰富的文化大餐。“在苏州博物馆新馆,我可以看到国内顶尖的文物特展;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大剧院,我可以亲眼目睹祖宾·梅塔如何挥棒。而在过去,这样的展览和演出离我们很远。 ”99古建网1F4UwFQE~a hu

99古建网\ q;I0cbCv

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财政投入资金52亿多元,新建、改建各类文化设施超过72万平方米。2006至2008年,苏州市区依次建成苏州博物馆新馆、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苏州演艺中心一期,2010年,建成苏州评弹学校新校、苏州美术馆新馆、苏州文化馆新馆和苏州名人馆。此外,各县级市相继建成一批文化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我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城乡一体化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在全省率先实现镇(街道)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至2010年底,全市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254.55万平方米,人均公益性文化设施面积0.14平方米,达到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因大力推进全民阅读,“苏州阅读节”的品牌效应日益增强,苏州市委、市政府还被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称号。此外,我市还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舞台艺术“四进工程”、数字电影“四进工程”、文化下乡和“三送工程”、“群星璀璨”系列活动、优秀艺术进校园活动等蓬勃开展。苏州市和5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文化先进市”行列。99古建网\2uvPt|$Bi

1D1k/CP&edZ Y0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凸显亮点多多

"Z~YpCG C`0

e:d!~NS$_nC1];M V#x07月中旬,以“人文苏州·智造之城”为主题的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交流会在台湾成功举办,现场签约10个项目,投资总额22.8亿元人民币;场外签约项目22个,达成20多亿元的投资意向。在此之前的5月,我市首次以大市组团形式参加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苏州展团和展厅分别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展示奖”两项大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专程到苏州展馆视察,对苏州文化产业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赞扬。

@H;j0a&?.E%yr)e}0

8c5g%eOL0近年来,为更好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先后制订出台了《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州市文化产业担保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起了比较完整的政策框架。

qBi"oYj6X0 99古建网Nl+R"{Jb

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369.17亿元,增加值379.53亿元,在全市GDP中占比为4.14%,在服务业增加值中占比超10%,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创意设计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业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动漫片创作生产总量占全国二十分之一。传统工艺美术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苏绣、核雕、玉雕等形成产业链和规模效应。印刷复制业总量位居全国城市前列。文化旅游业、影视娱乐业发展步伐加快,成立了大型国有文化企业苏州文旅集团。全市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已有83个,总投资644亿元,其中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445亿元。建成国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个。现代传媒广场、诚品书店、中国工艺文化城、印刷数字化产业园等一批龙头项目开工建设,蜗牛电子、亚细亚、华佳投资集团、苏大维格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崭露头角,苏州日报报业集团等国有文化单位经营和产业化发展业绩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茅。各市、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形成特色优势,昆山市的印刷复制业总量占全市“半壁江山”,常熟市的文化旅游业、演艺娱乐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近三分之一,高新区的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总量居全市第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意设计业总量超过全市40%。全市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总量和规模位居全省前列。

S)V T9x:n|$e,F~3l0

$F5Q@wO/mqN0文化遗产保护逐年加强文化交流搭建开放平台

PGW"BG+\?0 99古建网:S!nB/zm-s0l

在不少同类城市,拥有1到2个历史文化名镇已是不易,而在“十一五”期间,我市新增千灯、沙家浜、锦溪、东山、凤凰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使我市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总数达到10个。99古建网w|5cJ }'KX*l]&R&e

cJ:N r:M7o;Oy7]0为了进一步彰显苏州古城风貌和特色,我市实施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工程、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古城墙修复保护试点工程。 8月8日,苏州古城区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现场办公会正式启动了我市首批12个试点老宅的保护利用工程,市政府将投入1亿元引导资金,对潘世恩故居、德邻堂吴宅等老宅进行统一的保护性修缮和科学合理利用。目前,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90处,较“十五”期末总量增加28%。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增19处,总量达34处,位居全省第一。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快推进,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和四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保护机制。地下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也得到了加强,张家港东山村遗址、木渎春秋古城遗址分别入选2009年度和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实现了吴文化研究的重大突破。

S5A#ioMk`%S'vl0 99古建网+cB kn&pjWK!]

在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同时,我市也致力于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近五年来,我市固定承办了第三、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承办了第七届、第八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和第十六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第十届中国戏剧节、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颁奖等国家级文化节庆活动,打造了“太湖文化论坛”、“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等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品牌,构建了文化开放交流的创新平台。我市的优秀文化也不断走向海内外。昆曲名剧《长生殿》和青春版《牡丹亭》先后走进国内30余所大学和多个城市,出访美国、比利时等国,在海内外广泛巡演近230场次。“新吴门画派——苏州国画院中国画作品展”在北京、南京、上海和欧洲六国的巡展,“吴门书道——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作品展”晋京展出,为苏州赢得了荣誉。99古建网\"B/_HCK]8^

99古建网W Ze|bC.Z

□本报记者 梅 蕾

:\)~AWqK U{0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