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资讯
千年古城脉络亮起来
2015-09-08 15:22  浏览:9
99古建网{*n7EeNQj

苏州日报

*@}.jj&\O p0

mO^Q8C Z0———我市两届人大接力推进老街巷整治工作纪事

*cV1Ub*z-X7S9H0

&oc|J {4ZU6sj6AsT099古建网x,R p ^^#Ng

99古建网0S`8Mkj#S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国玲多次率领视察组对街巷整治改造工程进行监督检查。 □仁轩 摄99古建网Fkw t(c0E5o

j7\4^\ `6i&O*z8O}0

V^&dG}v&RM0

nNH Y0F\+Z0街巷整治后的葑门横街既整洁一新,又保存了街巷的风貌特色。 □记者徐志强摄

u8o+c5VFAX0 99古建网ic,T7ww!S }

2500多年前,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在太湖之滨广袤的江南平原上“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成了姑苏城。经过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今天的苏州古城仍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千余条小巷犹如古城掌心中那阡陌纵横的脉络,绵延着苏州古老优雅的文化根基。历史悠久是这座古城的骄傲。然而,岁月流转,时代变迁,昔日的粉墙黛瓦、青石小径日益斑驳凌乱。全市近千条背街小巷,相当一部分存在路不平、灯不亮、污水冒溢、垃圾遍地等问题,小巷的街容巷貌不再是人们记忆中宁静淡雅的“老苏州”模样,也与“新苏州”、“洋苏州”的城市形象相去甚远,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质量,桎梏了古城的更新发展。99古建网iKup9a)A"Yst"n

99古建网5?8Ccm!P&X W7C

  为了切实改善老街巷居民的生活条件,“擦亮”承载着苏城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街小巷,2007年,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11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快老城区街巷整治、改造”的代表议案,由此拉开了苏城老街巷整治改造的序幕。5年来,中心城区732条街巷面貌焕然一新,居住环境水平大幅提升。街巷整治工程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赞扬与支持,连续三年被市民投票评为“苏州市十大民心工程”。99古建网3V3q3o qR\C2?'F8Y8~

%_3s)X$_3S(hV0  以人为本 街巷整治议案实施深得民心99古建网;{2r!q9Sfp q

99古建网%dCC;O"hS sm)x8O7j

  群众的意愿是为民执政的着力点。2007年1月,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陈忆善等11位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快老城区街巷整治、改造”的代表议案。经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该议案正式列为代表议案交由市政府组织实施。99古建网 ^#L2]r2GA2L"s-@

99古建网 ]~ h @&u b%d

  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加快老城区街巷整治及住户内部生活设施功能的改造完善,环境面貌基本达到‘洁、齐、美’标准”的目标要求,结合多年来古城保护经验,将老城区街巷整治工作作为改善百姓生活条件,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抓手,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项目。

$[K w5S uvzb0 99古建网VC(A"t*I

  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议案办理工作,出台《苏州市城区街巷综合整治实施意见》,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扎实推进城区街巷综合整治工作。

.^)@ abt0lH5J0 99古建网^#VSb3E2q"u

  五年以来,市、区两级财政共投资6.4亿元,对中心城区732条街巷及128.5万平方米零星居民楼进行综合整治,实施平改坡6.02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0.58万余户。2007至2009年,街巷整治连续三年被市民投票评为“苏州市十大民心工程”,2008年获改革开放三十周年“30项民心工程”荣誉,2010年在居民满意度调查统计中,总体满意度达95.3%。

!fK6al*EmNR0 99古建网f;{ E*Za#q3@

  精心实施 全力打造优质特色工程

K(Y.d|:r!F+q.k*V v0 99古建网EO'J3z(LG:N

  街巷改造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保护古城的实事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2007年以来,该项议案的办理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安排相关检查、视察,追踪议案落实情况,两届人大接力推进老街巷整治工作,全力打造优质特色工程。

4tZ-Qk,V,@7ZT:[Y&s0 99古建网v)d/[4x9Q#Rd

  一是标本兼治,全面改善基础设施。街巷整治工程治标又治本。针对街巷基础设施薄弱,各项功能退化等现状,有关部门重点实施道路整治、管路改造、市政设施维修、管线入地梳理等项目,为下一步街容整治奠定坚实的基础。市政道路的更新改造优化了居民出行条件,解决了街巷道路坑洼破损、雨天泥泞的现象;截流支管入院到户工程的实施,解决长期困扰街巷住户的排污难题,为街巷住户使用上抽水马桶等卫生设施提供了条件。同时统筹雨污管网、自来水、燃气、架空线路入地等单项工程,结合道路施工一并实施,避免了重复开挖,确保了综合整治的改造成果。

t,yEH?5BZ$v/m5S%M0

;S4TIxv1k/s0  二是关注民生,切实改善居住环境。居民生活更便利、更舒适是街巷整治工作的出发点。整治工作注重街巷环境、秩序的提升和院落空间的打造,通过梳理各类电讯线路、增设游园小品、穿插点缀绿化等,改善了街巷、院落立面破落、线路杂乱、垃圾积存的状况,美化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生活质量。在与居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院落工程实施上,工程通过增添灶台、洗衣台、晾衣架等公用生活设施,扩大了居民受益面,做到“内外兼修”,既洁净了居住环境又便利了百姓生活。

Yw5?Cd*EOg:q0 99古建网#JR0f*?f$JE"K

  三是因地制宜,保护街巷风貌特色。“修旧如旧”使街巷风貌格局得到传承保护和有机更新。街巷整治工作注重传承保护街巷风貌,按照历史街区街巷、风貌特色街巷、普通街巷等分类原则,将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保障生活的延续性贯穿于整个整治工作的过程中。采取专家参与、一巷一案的做法,做到整治内容各有侧重,标准特色有所不同。

8zh6Q7og3l E \'Bm0

:Yu'P `-}4f)hbA sC0  北浩弄,因其毗邻山塘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尽可能突出原汁原味的古典街巷风貌。街巷整治实施过程中,在生活设施明显优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特别注重做好街巷和民居中老苏州元素的保护和修复,除新增巷门外,还做好了小街小巷中的门楼、滴水瓦、花窗等历史遗存的保护修复。在历时近4个月的整治中,先后对2幢民国建筑、2处历史墙面、3眼古井、2座砖雕门楼、2块界碑、12扇石库门进行了保护和修复。99古建网tP8M*P`XQ"Epl

!u-pYlN1C0  相王路76号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旁边就是振华中学,由于没有进行封闭管理,不少流动摊贩聚集在小区内,造成当地环境脏乱差。沧浪区此次零星楼整治针对小区四周建有围墙的有利条件,除了改造小区基础设施,还在出入口设了大铁门,建立了一间门卫室,为今后的长效管理做好准备。零星楼的改造不是一种守旧,而是一种在现有基础上的突破,创新,它当然要求改造得别有情趣,更要注重居民的实际需求。99古建网:p+B,QM W tM:Qi

99古建网y~0a d6Og

  这样的例子枚不胜举。路平、灯亮、水畅、景美———老百姓家院和门前的新路,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处处彰显着百姓工程要让百姓满意的理念。通过整治工程的实施,背街小巷的基础设施和环境风貌有了显著改善,古城风韵,焕发光彩,提高了百姓的幸福指数。

,Co x(P*_vQ0 99古建网:GH/_XihF

  强化措施 构建有力工作保障体系

$d#\5U&W%p`0 99古建网z{Gl8SnM9{"R

  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是一项十分繁杂的综合性工程,包括市政、立面、房屋、绿化、管线、庭院等十个内容的全方位整治,改造面积达百万平方米,惠及居民十万余人。为此政府各部门强化措施,建立了有力的工作保障体系,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j%Z1_oj7c)@{)Q/d S"W0 99古建网JG-[.m rCt U,u

  上下联动,凝聚合力。城区街巷综合整治工程列为市政府的重点实事工程之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根据“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成立市街巷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履行组织、协调、监督、服务职能,各区成立相应的整治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由各区整治办负责工程具体组织实施,同时成立街道社区现场办公室,下移管理重心、强化管理力度,形成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和条线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全力支持,形成有效合力推动整治工作的实施。

.Xa9?3g'I ZrZx$T0

A-n9Svy0  完善机制,科学运作。质量是工程之本,市、区街巷整治办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一是加强对工程用材的源头控制,实行路面砖、平侧石、外墙涂料三种主要建材政府集中采购供应,确保街巷整治工程使用质量合格的材料产品,所有建材进场严格执行分批抽样、留存送检制度。二是高频度地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建立市、区、现场办三级巡检制度,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加强现场把关,累计编发“街巷整治工程检查通报”370期,确保工程质量过硬,同时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针对雨季、台风、高温季节施工作业特点排查隐患,确保工程实施有序、作业安全、施工文明。三是坚持月度综合大检查,开展“问题解决月”、“回头看自查自纠”等活动,在材料进场、施工程序、工序验收等环节上牢牢把关,杜绝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行为。

G!hCp"L]c4B0 99古建网"eG`VJY r[.p

  倾听民意,搞好宣传。在工程启动前期,市、区政府部门通过座谈、听证、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居民具体需求和建议,通过媒体引导、社区宣传、方案公示等形式,营造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并启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密切协作,配合整项工程进展,进行了持续、强有力的宣传报道。五年来,分别在《苏州日报》、《现代苏州》和电视台报道90余次、编发整治工作简报61期、收到锦旗、感谢信等100余件,为整治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舆论支持,加强了群众基础。

U3y4Ve(g;V"YJ8m h0 99古建网Y_ ^-s q-d#M&X

  强化回访,实事做实。实事工程不是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做到实处。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不定期组织专项回访,及时解决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工程过半和临近收尾时,集中开展“回头看”问卷调查,围绕“工程质量、现场管理、施工进度、居民沟通”等方面的内容认真排查不足,对反馈意见分类汇总、逐项处理,大大提高了居民满意度。几年来“回头看”共发放调查问卷1万余份,有效回收率80%以上,其中满意、基本满意率达92%。99古建网H1k9q ])P8Q }'t

g7Gy+cE0  长效管理 街巷整治成果远离“昙花一现”

'^r/\atbgDl0

2YUn ys!U0  街巷整治是造福市民、改善民生的实事工程,而老街巷长效管理是这一工程重要的后续任务。改造过后,如何让这朵胜利的花朵远离“昙花一现”的命运?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在大规模的老街巷改造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及时组织视察,提出老街巷整治的长效管理问题,要求政府出台措施、配备人员、充实资金把实事做实。后续的街巷管理工作旷日持久,针对其工作难点,市人大提出要共建共享城管城建新机制,根据城市管理的目标定位,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实现环境品位和生活品质双提升。99古建网$hJRd*c9FG

99古建网6~"n5DXW[7J6O

  一是要进一步探索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使改造成果长期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大规模的老街巷改造工作虽已告一段落,但是后续的街巷管理需要持之以恒的长期努力。首先要增强长效管理观念,完善管理制度,确定管理标准,明确目标责任;其次市、区要持续安排一定财政经费作为街巷改造后续管理和修缮资金,使长效管理落到实处;其三要借鉴小区物业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发动群众积极参与街巷管理,总结推广“好管家”等街巷管理的成功模式。同时,要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关注家园环境,珍惜改造成果,共同维护街巷环境。还要提升市民文明环境素养,努力培养和增强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素养。99古建网 ME%gtek W

99古建网(f"hKX%|lP#i]

  二是要不断总结完善,探索古城保护新路子。老街巷综合整治只是修补改善型的过渡性工作,如何对古城进行有机更新,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及时总结老街巷改造中的成功经验,加以研究提炼,为今后老街巷改造和城市有机更新、古城保护提供借鉴参考; 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从满足现代生活和提升居住品质的角度,从更好地体现城市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走出一条古城风貌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的古城保护新路。

ZQ:b%Ze0 99古建网 Un9{W5WXg l

  三是要修缮控保建筑,凸显街巷的传统风貌。在今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如虎丘地区改造、桃花坞地区综合改造等工程,要更加注重各项工作的协调,充分利用改造契机,加大对控保建筑等历史古迹的保护修缮,更多地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更好地凸显苏州古城街巷的传统风貌。99古建网&O"n)U"lg}s K

99古建网x%P}Ukuuu B

  上一届人大确立了关于“加快老城区街巷整治、改造”的代表议案,本届人大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装扮一新的苏州老街巷将以粉墙黛瓦的“苏州味道”,成为苏州城市形象的一张新名片。苏州城区街巷综合整治工程历时5年已全面进入“扫尾”阶段,轰轰烈烈的建设即将告一段落,细水长流的日常管理才是城市管理者水平的真正体现。下一届人大将继续关注老街巷整治改造和管理创新工作,为推进“三区三城”建设,构建和谐、宜居、创业、幸福的新苏州再做努力。99古建网fd*lH1Gtq

99古建网,T+T0F___,V2^4Mv}y

  (作者系市人大研究室工作人员)

Pf\/|q_0l J0

$NQvz3Nk E}0   下一篇放大 缩小 默认

(I$PtY;o jT.~8v a0

e rP nV0-->99古建网 UEA*N]!Yf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