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工艺百科
古建筑中栱的简介_栱的分类
2016-02-29 15:48  浏览:96


栱:是置于坐斗内或跳头上的 短横木栱的名称依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凡是向内外出跳的 栱,清式叫翘(华栱或卷头)栱是中国古代建筑一种独特的结构--斗拱结构中的一种木质构件, 是置于坐斗口内或跳上与建筑物正面平行的上弯弓形木。
栱


1 瓜栱(宋称瓜子栱):跳头上第一层横栱

2 万栱(慢栱):跳头上第二层横栱

3 厢栱(金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 ,最内跳在天花枋下的

4正心瓜栱(泥道栱)出坐斗左右的 第一层横栱。

5 正心万栱:(慢栱)出坐斗左右的 第二层横栱。

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立柱和横梁之间成弓形的承重结构 。它与方形木块纵横交错层叠构成斗栱,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且兼有装饰效果。
有斗有栱谓之斗栱,所以栱是斗栱的的基本构件之一。斗栱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独具特色的构件系统,用木材做成,有斗有栱,榫卯尺度准确,合卯之后十分严密,层层叠落,十分美观。通常大式建筑都要有斗栱,如寺庙和各种殿堂等,而一般民房做斗栱的很少。[2] 
现存遗物以汉代为最早,已有矩形、曲线形、折线形以及曲线和折线混合型,大概到了唐代才统一样式。宋代已有详细规定其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