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工艺百科
凤凰山古建筑群
2016-02-29 15:47  浏览:79

凤凰山位于屈原的故里——秭归县,长期以来,秭归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凤凰山这一发展区域。自1998年县委、县政府开始规划集中复建秭归县库区24处重要文物以来,先后多次对凤凰山进行规划。2004年12月,由北京市园林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秭归县凤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凤凰山的主题定位及主要建设项目基本确定。截至目前,已复建水府庙、江渎庙等古民居15户,复建24处文物,由此,凤凰山成了宜昌市最大的复建群。 
凤凰山群 - 景点
凤凰山群历史悠久,相传最早修建的庙宇是朝阳寺,为唐代古刹后因兵燹而毁。据庙内碑文记载,至明弘治初年修建了佛教庙宇大宁寺,其后陆续建修观音阁、斗母宫、碧霞宫、清虚宫、药王庙等多座庙宇宫观。   凤凰山群
紫阳观是在凤凰山大宁寺旧址上兴建的。据碑刻和地方志资料记载,大宁寺亦名大安寺,其后又称逍遥寺,建于明弘治(1488-1505年)初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佛教僧人马祖元等云游来到凤凰山。马祖元羡其地山川秀丽,环境清雅,遂托钵丐化于众信士,拟将大宁寺重新修复。时凤凰城千户张贵禀其父命,率弟张荣、侄张成治不吝百金,纠工聚财,鼎力襄助。至万历十八年(1590年),历时三年工程始告竣。大宁寺时有正殿三楹,配殿六楹,山门一楹。大宁寺于明末清初逐渐倾颓,清康熙时寺内仅有一名僧人,至雍正年间有洛阳道教龙门派道人郝教明,云游来到凤凰山,与守寺老僧交往非常融洽,于是长时间留住寺内。郝教明对凤凰山景色颇为留恋,因此立志改寺建观。待老僧圆寂以后,郝教明在庙中住持数年后去长安,将其弟子李永义带回凤凰山创修各庙。乾隆初年(1736年),李永义将大宁寺改建为道教紫阳观,是为凤凰城道教传播之始。道光十三年(1833年),紫阳观三名住持道士化缘扩建,计有正殿三楹,东西配殿各五楹,山门一楹。《凤城县志》载:紫阳观“为凤凰山主寺,亦名三官庙。先时僧人住持,明清之际迭经兵燹,日就凋零。雍正间仅有老僧一人,僧死庙归道教。” 
观音阁位于凤凰山紫阳观西南,凤凰洞西侧数十丈悬崖陡壁之上。始建年月无考,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僧人马祖元重修,清雍正时道士李永义及其后马通明等多次重修。民国初年《东三省古迹遗闻》载:“观音阁在今凤城县凤凰山,明神宗年建。阁后有山洞一,梯升可以窥天一线,俗称观音洞。” 
相传明弘治年间创建佛教禅林时,山上有庵观一所,名曰“古刹”。虽旧有草房数间,因屡遇凶荒年景,其时殿宇僧舍已荡然无存。万历十八年僧人马祖元等重新修建凤凰山大安寺(位于今紫阳观址)后,发现大安寺山门之右两里许悬崖之上,有一块很平坦的地方,是重新建修观音阁的绝佳地点。当时参与重修大安寺诸僧人也有兴复观音阁想法,只是考虑到刚刚完成一项巨大工程,耗用众多人力财力,如再兴土木之工,恐难达目的。当时惟有马祖元坚持继续兴工。他洗心涤虑,捧缘丐化。鸠石工,聚砖灰,剧细不辞,朝夕匪懈。由于观音阁址位于几十丈高的悬崖绝壁之上,人迹罕至其间,为传运砖瓦灰石,只得沿途修造石梯,拾级而上。由于马祖元和众参与者的努力,终于在当年竣工,建成观音阁一楹。   凤凰山群
斗母宫即斗姥宫,又称八只手,位于凤凰山观音阁东南约200米观音洞前侧石崖顶部平坦处。该地景点今命名“观胜台”,斗母宫即位于“观胜台”南侧。相传斗母宫建自明代,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嘉庆十四年(1809年)均曾重修,建国前因年久失修倾圮。 
斗姥宫奉祀的是众星之母中天梵炁斗姥元君,俗称斗姥或斗姆。斗,即星斗。姥、姆皆指老妇人,斗姥,即是众星斗的母亲。一般寺院或宫观中的女性神像模样一般都很清秀、慈祥。但斗姥的形象却很特别,不仅威严,而且奇怪。她的头部四面有脸,每张脸上都有三只眼睛,其中多出的一只生在额头上,与王灵官或马王爷长相相似;四张脸的各面分别有一个身子和两只胳膊,加起来共有八只胳膊。“八只手”即由此得名。 
民国10年《凤城县志》载:“斗姥宫在(凤凰山)半山间,行人缘石崖径,狭甚险绝。旁有老松一株,根自石缝出,护若阑,因险而夷。每值新秋,一壑清烟,半林黄叶,疏钟迟迟送响,寒泉汩汩闻声。临深领略,兴味悠然。” 
碧霞宫俗称娘娘庙,位于凤凰山观音阁南侧,斗母宫西北侧60米处茂密树林内,背对凤凰山罗汉峰悬崖。凤凰山碧霞宫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因年久失修而倾毁。 
碧霞宫殿内供奉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旧时在民间特别是在北方对其信仰很盛。不知从何时起,碧霞元君成了妇女生儿育女的保护神。从山下通碧霞宫殿前小路,因地势稍陡,沿途铺设有花岗岩长石条台阶两组共十余级。沿台阶登上碧霞宫殿前平台回首四望,殿宇四周林木蓊郁,景色清幽。殿前遗有清代摩崖石刻两处:其中一巨石刻有乾隆六年(1741年)四月九日凤凰城边门事员外郎福成所书“啸傲烟霞”四个大字;另一巨石刻有民国16年(1927年)丁卯五月汉章乔庚云所书“鸿爪留痕”四个大字及“光绪已丑(1889年)来游,距今已三十八年,用留数字,以志岁月”等小字。重修后的碧霞宫计有殿宇三楹,系砖木结构,硬山清水脊清式建筑,现保存完好。  [1]
凤凰山群 - 多次规划,用屈原文化统领凤凰山整体开发
“州虽僻壤,但东通吴会,西接重夔,南达荆郢,询所谓重地之咽喉,长江之锁钥也”,《归州志·艺文志》中的秭归既为“咽喉”,又为“锁钥”,现又居三峡库首。而“文化园”所在地凤凰山,集三峡大坝的壮丽、平湖风光的秀美和屈子伟迹与巴风楚韵于一体。
秭归县是历史文化名城,早在1985年前,考古工作者多次在秭归县锁龙坪考察发现相传的楚王城,其夯土城墙,下层包含石斧、红陶片、黑陶片等新时期遗物,上层含有汉代遗物。1985年10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考察队在发掘秭归县茅坪镇徐家冲江边朝天嘴遗址,确认为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还在此发现了中国南方最早的彩陶艺术。城廓、文字、艺术等人类文明的象征,标志着远古秭归文明的启蒙与步履。
如何复建发展凤凰山这一得天独厚而又历史韵味独到的景点成了秭归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秭归县委、县政府先后多次对凤凰山进行规划,2004年上半年,秭归县委、县政府结合屈原祠的规划调整,决定用屈原文化来统领凤凰山的整体开发,进一步突出屈原祠和古民居的核心地位,突出屈原文化和三峡民俗文化的灵魂作用。之后,又对凤凰山整体规划进行了多次策划,在此基础上于2004年12月由北京市园林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秭归县凤凰山风景区总体规划》,至此,凤凰山的整体定位及主要建设项目基本确定。[2]
凤凰山群 - 着力修建,宜昌最大复建群出炉
如今的凤凰山已形成运动健康之旅和文化风情之旅两条特色旅游线,与长江三峡、神农架、三峡大坝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宜昌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自1998年开始,县委、县政府从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将三面环水、面对大坝、居高临下的凤凰山划出150亩地用于集中复建秭归县库区24处重要文物。
2001年,整个文物复建工程正式开工。
2002年,完成了江渎庙、郑万琅老屋、郑万瞻老屋、郑韶年老屋、彭树元老屋、杜氏宗祠等6栋民居、祠庙的建设。
2003年,紫光阁、三老爷书屋、郑书祥书屋、刘振林老屋等4栋文物建筑落成。
2004年,水府庙、王氏宗祠、邓永清老屋、郑启光老屋、游县长老屋等5栋文物建筑的复建工作完成。
2005年,屈原故里牌坊、新滩古井、惠济桥、江渎桥、千善桥、屈子桥等6处文物建设的复建工作完成。至此,凤凰山文物复建区已完成10栋民居、2座庙宇、2座宗祠、1座教堂、1座牌坊、1口古井和4座桥头共21处文物建设。
为了尽快完成的复建工作,屈原祠面向全国招标,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动工新建,演艺中心也于2005年4月开始动工新建。
凤凰山群 - 精心设计,彰显独特人文风情
凤凰山靠近三峡大坝,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演绎凤凰山的自然魅力?县委、县政府多次规划,按照保护第一、合理利用,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动静结合、主辅相承的原则,依托现有的建筑物,展现自然风情。
为了利用好三峡大坝、高峡出平湖两大奇观,复建凤凰山群时,特意设立了滨湖观光带和大坝眺台。在滨湖观光带设立的一个“对我来”的观光点上,雄奇的三峡山水、平湖与大坝可尽收眼底。在这里,炒蚕豆、苞谷泡、土豆片、炕土豆、苕果子、炕红薯等特色小吃应有尽有。大坝眺台修建在江渎庙门前的小山包,在这里,无论从哪个视角都能将大坝尽收眼帘,是观赏大坝及平湖的最佳位置。
凤凰山作为群复建的选址地,已建成了许多古民房。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古民房呢?2005年,丹阳规划设计事务所对凤凰山古居民区多次进行了踏勘和分析,按照突出民俗、张扬个性的原则,根据原始村落的面貌,复建水府庙、江渎庙等古居民区15户,突出了峡江的风格和特色。
在复建“上古夔国”时,根据原有的古民居,沿山势建夯土的城墙,墙上镌刻有象形的文字,原有的山亭改建为山寨,盖树皮兼石板。山下石板路,间生杂草。河边布渔网、刀叉与跳板,同时还夹杂着文字表演,女凤男虎迎客。无处不体现着其悠远、独特的历史氛围。在复建其余的古民居时,也是根据原有的特色融入秭归的民族风情,来展示凤凰山独特的自然风情。


 


打赏